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需求的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
唐秀美, 刘玉, 任艳敏, 周艳兵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57 (1): 173-180.   DOI: 10.13209/j.0479-8023.2020.112
摘要582)   HTML    PDF(pc) (945KB)(238)    收藏
在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逻辑关系的基础上选择指标, 评估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状况, 划定需求类型区。基于2000和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 并提出相应的土地利用策略。结果表明: 1) 人类对生态系统有物质、环境和文化三大需求, 对应生态系统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4大功能中的9项服务, 可以从人口数量、经济水平、产业发展和教育水平4个方面来评估; 2) 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空间差异较大, 可以划分为极高需求区、高需求区、中需求区和低需求区; 3) 在所研究的时段内, 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降低, 县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和地均价值在空间上呈现总体上从北往南逐步降低的特征; 4) 不同需求类型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布不均衡, 2000—2015年间各类型区价值都有所降低, 不同类型区的土地利用策略不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北京市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耦合过程与解耦分析
刘玉, 唐林楠, 潘瑜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56 (3): 539-545.   DOI: 10.13209/j.0479-8023.2020.013
摘要739)   HTML    PDF(pc) (1212KB)(82)    收藏
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视角, 系统探讨 2005 年以来北京市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耦合、解耦过程, 得到如下结论。1) 2005—2017年, 北京市农业发展水平先增强后减弱。经济产出特征与农业发展特征相似; 农业社会发展水平指数先快速减小后缓慢提升, 但总体减弱; 产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2) 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先增强后减弱。资源承载及消耗指数与压力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同, 且对农业资源环境压力指数的影响明显; 环境污染指数逐年下降。3) 全市资源环境压力与农业发展之间经历了“最不利状态→理想状态→相对乐观状态”的动态演变, 解耦和耦合状态并存, 并以解耦状态为主。在未来农业转型升级进程中, 仍需注重农业生态化发展及其多功能价值的挖掘, 促进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有序平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西秦岭中生代花岗岩锆石U-Pb-Lu-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刘巍, 郭丽爽, 廖延福, 赵永红, 刘玉琳, 肖彦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56 (3): 436-448.   DOI: 10.13209/j.0479-8023.2020.028
摘要785)   HTML    PDF(pc) (12211KB)(387)    收藏
对西秦岭地区中川岩体、柏家庄岩体和教场坝花岗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分析, 获得其岩浆侵位年龄分别为220±1, 216±6和222±3 Ma, 表明3个岩体均形成于中?晚三叠世。样品的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 3个岩体具有相似的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 均表现为显著亏损高场强元素Nb, Ti和P等, 具有明显的右倾式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 3个岩体锆石测年样品的εHf(t)值介于?3.31~+1.68之间, 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1151~1456 Ma之间。岩石成因分析表明, 这些印支期花岗岩体的母岩浆主要来源于新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岩体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区域岩浆作用, 认为这些岩体形成于南秦岭与华南板块沿勉略缝合带相碰撞的造山动力学背景, 可能与华南板块的俯冲板片断离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生产空间分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探测
刘玉, 任艳敏, 潘瑜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56 (2): 315-323.   DOI: 10.13209/j.0479-8023.2019.130
摘要738)   HTML    PDF(pc) (865KB)(140)    收藏
基于累积分布函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 系统地分析2015年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产量的空间集聚特征, 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18个因子对黄淮海地区及不同类型县域粮食产量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 提炼出主导因素, 得到如下结果。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产量呈现“低值集聚、高值离散”的特征, 并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同质集聚性。其中, 显著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豫东南、皖北和苏北地区, 显著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地区和山东临海县域。综合考虑空间约束和粮食产量分布差异, 将黄淮海地区分为粮食高产区、中高产区、中低产区和低产区4个类型区。18个因子对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产量的影响不一, 主要表现为双因子增强型和非线性增强型。其中, 高产区的主导因素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化肥施用量(折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 属于社会经济及要素投入作用型; 中高产区的主导因素为耕地面积、区域人口、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农业机械总动力, 表现为综合作用型; 中低产区的主导因素为耕地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折纯), 表现为地理环境及要素投入作用型; 低产区的主导因素为植被指数、耕地面积、第一产业增加值、化肥施用量(折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 表现为综合作用型。针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 提出不同的粮食增产增收策略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差异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唐秀美, 郜允兵, 刘玉, 孙超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 (6): 1089-109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128
摘要1195)   HTML19)    PDF(pc) (5427KB)(262)    收藏

基于GIS空间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 研究1993—2013年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以期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和路径设计提供依据。得到以下结论。1) 京津冀地区县域人均GDP快速增长, 县域间的差异扩大; 县域人均GDP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性, “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趋同性在增强。2) 京津唐地区一直是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 河北省大部分县域的人均GDP处于较低水平, “涞源县-高阳县-武邑县-枣强县-邱县”经济冷点带逐渐形成; 县域人均GDP呈现“东北-西南”的走向分布, 并且整体上呈现强化趋势; 经济发展重心以文安县为核心, 呈现“先西南、后东北”的“V”形变动, 东北方向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强化。3) 与OLS模型相比,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明显改善。人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人均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以及城镇化水平等显著促进了2013年京津冀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广西大宁岩体和初洞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
郭丽爽, 吕鑫, 王政华, 毛佐国, 张继林, 刘玉琳, 陈旭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 (4): 667-682.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09
摘要917)   HTML11)    PDF(pc) (84483KB)(397)    收藏

利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 获得大宁岩体形成年龄为441.1±3.0 Ma, 其包体年龄为439.5±3.6 Ma, 初洞岩体形成年龄为423.5~434.2 Ma。结果表明, 大宁岩体及其包体几乎同期形成, 而初洞岩体是后期的侵入体。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 大宁岩体及其暗色包体与初洞岩体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组成, 在εHf(t)-年龄图上落在1440~1960 Ma的老地壳区间, 表明三者的岩浆源区均是早元古代到中元古代地壳, 暗色包体是岩浆早期分离结晶的产物, 而初洞岩体是岩浆结晶分异晚期的产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河北省县域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分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唐林楠, 吴彦澎, 刘玉, 唐秀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 (3): 421-42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06
摘要705)   HTML8)    PDF(pc) (2222KB)(234)    收藏

借助TOPSIS模型、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 系统分析河北省县域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空间特征、关联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以期为因地制宜地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支撑。结果表明: 1) 2013年河北省县域农业机械化水平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方向性和地形分布差异: 中南部偏东平原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 北部偏西地区次之, 西部丘陵区发展滞后; 2) 县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特性, 区域趋同性比较明显, 河北南部以高高集聚(HH)类型居多, 北部以低低集聚(LL)类型居多; 3) 与OLS模型相比, GWR模型在揭示农业机械化水平空间非平稳性方面具有优势。在研究所选的自变量中, 地形因子对县域农业机械化的影响较大且均为正向, 耕地经营规模和种植结构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有正有负, 但整体上为正。建议在高原县域采取适度增加耕地经营规模, 调整作物种植比例等措施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在平原县域通过改变其他经济因素来提高发展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基于双重自组织模型的土地整治项目区时空配置研究
任艳敏, 徐亚辉, 刘玉, 唐秀美, 王学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 (2): 360-368.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04
摘要797)   HTML17)    PDF(pc) (2440KB)(273)    收藏

以海南省屯昌县为例, 构建兼顾地理空间和属性空间的双重自组织模型, 对土地整治项目区进行时空配置。地理空间采用行政村几何中心点的 x, y坐标表示, 属性空间采用土地整治潜力、土地整治迫切性和土地整治可行性表示。结果表明, 屯昌县各行政村土地整治潜力、土地整治迫切性和土地整治可行性空间差异显著, “南高北低”和“东高西低”特征明显, 亟需开展土地整治项目的有坡心镇、南坤镇、西昌镇和屯城镇等。采用双重自组织模型, 将 161 个行政村划分为 6 个土地整治项目区。基于综合评价得分, 将屯昌县划分为优先整治区(近期)、重点整治区(中期)和适度整治区(远期), 面积比例分别为 25.14%, 41.83%和 33.03%, 并提出不同土地整治分区的目标导向和整治建议。研究结果可为屯昌县土地整治项目规划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对提高区域土地整治规划水平、促进土地整治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京津冀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刘玉, 郑艳东, 陈秧分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 (1): 101-110.   DOI: 10.13209/j.0479-8023.2017.001
摘要851)   HTML9)    PDF(pc) (2198KB)(280)    收藏

以京津冀地区 171 个县域为研究单元, 利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 分析1994, 2000, 2006 和 2012 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分异特征, 并借助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2000和2012年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 得到以下结果。1) 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均衡, 空间分异显著。京津唐地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较高, 但近年来北京所辖区县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较慢, 高高集聚单元数明显减少; 石家庄市周边出现新的高高集聚类型区; 张家口、承德、保定和邢台所辖多数县域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2) 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 并且两极分化趋势不明显; 4 个年份中, 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性, 但空间集聚程度减弱。3)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结果明显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171个县域各控制变量的参数估计结果和回归系数均不相同, 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驱动因素呈现非均衡联动的局域性特征, 其中, 上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最显著。因此, 应结合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现状和影响因子的效应, 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 优化和提升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海南省热带台地生态化土地整治分区与工程设计
唐秀美, 潘瑜春, 郝星耀, 刘玉, 任艳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2 (6): 1093-1101.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103
摘要865)   HTML    PDF(pc) (2031KB)(794)    收藏

在分析海南省热带台地耕地整治数量、质量潜力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气候、土壤、地貌等条件与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将海南省热带台地土地整治划分为4个区域: 琼东现代农业整治区、琼南农旅一体化整治区、琼西生态调节整治区和琼北高产高效整治区, 并分析各个区域的特点、整治潜力及整治重点方向和关键技术。结合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 确定台地不同区域的生态化整治措施, 包括对田块、道路、沟渠、防护林的生态化设计方法。研究结果可以为因地制宜地进行台地区域耕地整治, 探索热带台地地区生态化整治措施, 提高海南省热带台地地区的土地整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北京生态涵养发展区主导产业选择
孙超, 刘玉, 唐秀美, 任艳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2 (6): 1085-1092.   DOI: 10.13209/j.0479-8023.2016.065
摘要673)   HTML    PDF(pc) (480KB)(739)    收藏

以2005—2012年间的三次产业及第三产业内部产业为分析对象,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 综合分析北京市生态涵养发展区产业发展的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 以期为生态涵养发展区主导产业选择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得到结果如下。1) 生态涵养发展区第一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但总量偏小, 不能有效地带动全区的经济发展; 生态涵养发展区第二产业增长慢于北京市平均水平, 不具备竞争优势; 第三产业总偏离量明显上升, 且有加速发展趋势, 是未来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2) 在各区县潜在主导产业选择方面, 门头沟区以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及金融业为主导产业, 怀柔区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主导产业, 平谷区以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为主导产业, 现阶段密云县第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尚不明晰, 延庆县的房地产业具有一定优势; 综合性旅游业符合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比较适宜作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主导产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北京市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分异研究
唐林楠, 潘瑜春, 刘玉, 唐秀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2 (2): 303-312.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150
摘要1112)   HTML    PDF(pc) (1780KB)(923)    收藏

以北京13 个区县为研究对象, 通过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模型, 分析乡村经济发展、农产品生产、社会保障、生态服务及旅游休闲五项功能的时空分异特征, 并探讨其未来的功能定位。结果表明, 乡村地域各类功能空间分布差异明显: 经济发展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集中于近郊平原区, 农产品生产功能集中于远郊平原区, 生态服务与旅游休闲功能集中于远郊山区。受经济发展基础、地理区位、地形条件及相关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近郊平原区、远郊平原区和远郊山区三类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的五项功能的发展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未来将结合地区资源现状及发展差异, 围绕区县乡村地域功能定位合理配置资源, 促进各区县乡村功能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基于LMDI 和EMD 模型的中国玉米产量变化及其波动性研究
李艳梅;陈秧分;刘玉;高秉博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51 (5): 946-954.   DOI: 10.13209/j.0479-8023.2015.103
摘要1143)      PDF(pc) (780KB)(514)    收藏
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经验模态分解模型(EMD)和方差分解模型(VDM), 系统分析 1978—2012 年中国玉米产量的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结果表明, 35 年间玉米产量增加1.50×108 t, 东北区和黄淮海区的玉米生产优势进一步凸显; 玉米播种面积效应和玉米单产效应分别为0.79×108 和0.71×108 t, 播种面积是中国玉米产量快速增加的主要因素。玉米产量以趋势增长为主, 且存在3 年左右的准周期波动, 玉米单产波动是准3 年周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八大粮食产区看, 黄淮海区玉米产量的波动量最大, 其次为东北区和黄土高原区; 黄淮海区、东北区和黄土高原区自身的产量波动及其相互间的正向联动作用是中国玉米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 黄淮海区和东北区的玉米产量波动量大且变化剧烈, 应重点关注这两个区的玉米生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1980?2012年河南省县域粮食单产时空分异及增产潜力研究
刘玉,郜允兵,高秉博,任艳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742)      PDF(pc) (2515KB)(313)    收藏
基于126个县域数据, 采用描述性统计指标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 揭示1980?2012年河南省县域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及其变化, 并结合全国耕作制度分区测算粮食增产潜力。结果表明: 1) 县域粮食单产波动性增加, 绝对差异扩大, 相对差异先增大后缩小, 县域粮食单产分布由正偏态转为负偏态, 集聚程度先增强后减弱; 2) 县域粮食单产空间自相关显著, 粮食单产“东高西低”的分异格局明显, 粮食单产增加量自东向西阶梯性递减, 东部平原县域的粮食单产增加显著; 3) 1980?2012年县域粮食单产变化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 局部分异显著, 显著高高集聚(HH)类型区集中在黄淮平原东部和冀鲁豫低洼平原东北部, 显著低低集聚(LL)类型区主要分布在豫西山地丘陵区和黄海平原区西部; 4) 将河南省划分为5个一级、11个二级增产类型区, 鄂豫皖丘陵山地区、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的粮食单产增产潜力大; 河南省总增产潜力约为1.27×107t, 黄淮平原区>鄂豫皖丘陵山地区>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豫西山地丘陵区>冀鲁豫低洼平原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基于LMDI的粮食生产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刘玉,潘瑜春,任旭红,唐秀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727)      PDF(pc) (2440KB)(271)    收藏
为了揭示河南省省级、地级市和县域尺度粮食产量变动的因素贡献, 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开展1980-2010年间粮食产量变动的因素分解研究。结果表明: 1) 在省域尺度上, 河南省粮食产量增加5437.1万 t, 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作比例和粮食单产的贡献分别为-175.4万、1165.7万、-573.4万和2871.6万t; 2) 从地级市看, 粮食单产效应和复种指数效应全部为正值, 耕地面积效应和粮作比例效应基本为负值, 地级市间各分解因素效应的差异显著; 3) 县域粮食生产“东高西低”的分异格局明显, 4个因素贡献的县域差异显著, 粮食单产效应叠加上复种指数效应促使豫东多数县域粮食总产量的显著增加。防止耕地快速“非农化”与非粮化以稳定耕地面积和粮食作物面积比例, 同时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和粮食生产要素投入优化策略, 是提升河南省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环渤海地区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与演化特征研究
刘玉,刘彦随,郭丽英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751)      PDF(pc) (4672KB)(440)    收藏
通过构建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分析模型, 开展了环渤海地区1990年和2008年的经济发展、粮食生产、社会保障、生态保育及综合功能的分级评判。结果表明: 2008年, 经济发展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唐地区、沈阳都市区、胶东半岛、鲁中地区、城市辖区及周边县域; 粮食生产功能一级区主要分布在辽宁中部平原、鲁西平原、太行山山前平原和海河冲积平原; 社会保障功能与经济发展功能指数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 生态保育功能强势区集中分布在辽东山地区、辽西北低山丘陵区、冀东北山地丘陵区。与1990年相比, 环渤海地区县域多功能均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经济发展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迅速提升; 粮食生产功能提升幅度较小, 粮食生产重心进一步向平原农区集中; 生态保育功能变化不显著, 北部山地丘陵区的生态保育功能进一步凸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新疆东准噶尔铜华岭中酸性侵入体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郭丽爽,张锐,刘玉琳,许发军,苏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548)      收藏
伊吾县铜华岭中酸性侵入体位于新疆北部东准噶尔阿尔曼太断裂和克拉麦里断裂之间的野马泉岛弧区, 岩性主要为闪长玢岩、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等。通过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方法, 对这3种岩性进行精确定年, 其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27.4±3.2,422.8±3.2和418.5±2.6Ma,说明铜华岭岩体是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的产物, 为东准噶尔早古生代造山带演化提供了花岗岩证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一种新型的菊花石
王政华,郭丽爽,郭国林,何国锦,李建慧,刘玉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659)      收藏
介绍一种新型菊花石,白底黑花,轮廓分明,立体感强,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这种菊花石产于新疆阿尔泰地区,由汽水热液作用形成。“花瓣"部分为放射状锂闪石,基底岩石为云母片岩。这种菊花石致密坚硬,不易风化,便于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氩同位素分析样品管的改造
苗国均,刘玉琳,马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576)      收藏
随着质谱仪性能的改进,熔样系统成为影响Ar同位素分析精度的主要因素。将原来的单进样管改造成为多进样管,可以预先去气和测量热空白值,降低了非放射成因氩对测试结果的影响,这对于年轻火山岩的定年尤为重要;1/5,进一步降低了热空白并减少了去气时间。通过对样品管的改造,提高了样品测试中放射成因氩的含量,标样多次测试结果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准确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火山岩样品的预处理及其对K-Ar年龄值的矫正
刘玉琳, 金小鸿, 雷永良, 苗国均, 黄宝玲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881)      收藏
K-Ar和Ar-Ar法是中、新生代火山岩最有效的测年方法之一,合适的粒度和有效的预处理程序对于提高年龄资料的质量至关重要。样品粒度选用60~80目粒级(0.28~0.18mm)既能保证样品的均匀性,又可以有效去除大气氩的污染。新鲜火山岩需要用稀硝酸浸泡,以去除可能的碳酸盐的影响;轻微蚀变的火山岩则须用6%氢氟酸浸泡5 min,对年龄值的矫正可达20%。用电磁选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剔除捕虏晶的影响,对年龄值的矫正可达5%~1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叶碲铋矿在我国的首次发现
刘玉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774)      收藏
叶碲铋矿极为罕见,矿物学资料匮乏。高庄金矿的叶碲铋矿为中国首次发现,它主要产于磁黄铁矿-多金属阶段,与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碲银矿、自然金等共生。经电子探针分析,高庄金矿有多种铋碲化物,有三粒矿物的成分与标准叶碲铋矿完全一致。对一较大颗粒的叶碲铋矿做了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Au与Bi在矿石和围岩中的含量呈共消长关系,Te与Bi可能对Au、Ag的迁移富集起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西天山阿希金矿浊沸石化与古地热成矿流体系统的初步研究
鲍景新,陈衍景,张增杰,陈华勇,刘玉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692)      收藏
通过野外考察、显微镜下薄片鉴定、X射线物相分析和矿物红外光谱等研究,确定了阿希金矿浊沸石化的普遍存在;根据浊沸石化发生的规律及其与矿床形成的关系,确定浊沸石化主要见于矿体的上部和外围,发育在地热流体系统的边缘和演化晚期,可作为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标志之一。导致阿希金矿浊沸石化的流体性质与热泉型金矿成矿流体和现代地热田类似,流体作用发生在石炭纪,证明西天山地区具有良好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形成和保存环境,因此找矿前景较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